入梅
【资料图】
文图:面朝大海
明天就是端午节,雨终于停了。
好像老天只给两天时间让人们过端午,后天,又一轮降雨开始,此刻,真正体会到上海的“入梅”是什么滋味了。
去年,上海的气候随着疫情封城而异常,入梅后结果成了干梅,持续了两个月的高温,降雨少之又少,天气虽热,但没那么潮湿,还能勉强适应。今年这次入梅,作为北方人来说,其实也算不上真正的北方,位于淮河以北黄河以南,这个地区终究是说北不北,说南不南,按南方人说是北,按北方人又说是南,不管是北是南,极不适应上海的入梅气候。
自6月17日入梅,雨便如约而至,一直下了四天,忽而暴雨如注,忽而雨丝绵绵,忽而雨停,忽而又大雨倾盆。听上海人说,今年入梅雨强势,是多年没看到的情景,雨太又猛,今年应该属于湿梅。
北方人为何不适应上海的入梅,首先是连续的降雨,下的让人心烦,让人心焦,给出行带来非常大的麻烦。穿什么鞋子? 穿雨鞋闷脚,工作起来也不方便;穿运动鞋、皮鞋还不行,雨大风急,鞋一会就能打湿,尽管打伞穿雨衣都罩不住鞋子,除非穿塑料凉鞋,不怕水,裤腿卷起来就行了,但是,穿这种鞋到工作单位还得洗脚换鞋,也是麻烦。
其次,工作中身体不适应。空气中湿度大,能达到70%左右的湿度,闷热,出汗,然后身上黏乎乎的,浑身说不出的难受,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。如果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工作还能适应,在室外工作就惨了,这种湿度非常大的环境下工作,身体透支过度,北方人真的难以适应。
最让人郁闷的是休息睡觉,休息日不上班的时候,你不可能白天一直开空调,一个打工者也没有那个经济条件,出点汗浑身黏乎乎的,特难受,那就冲个凉吧,结果不到十分钟,一出汗身上又黏了,前天,一天我冲五次凉,最后还是浑身黏。这种黏乎乎的感受,让你坐卧不安,心情烦躁,啥都不想干。此刻,感觉还是家乡的气候好,暑天尽管热,出了汗身上一会就干,哪有这种浑身黏乎乎般难受。
衣服每天都要洗,不洗汗味太重,还会馊,洗了凉屋里不干,得用空调风吹,风扇吹就不行,因为屋里的空气中都浸着水,脱下的鞋子不穿发霉,摸啥啥湿,仿佛整个人都是湿的,拎起来能拎出水来,上海的黄梅天,不仅让大自然霉,人也快霉了。
上海的入梅,是指一年中的梅雨季节到了,这种气候现象因与梅子成熟时间相当,故名梅雨,又叫做黄梅天。据说是这样形成的,当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气遇上北方来的较冷气团时,因冷暖空气势均力敌,就会再此逗留一段时间,形成持续的黄降雨,一般近一个月左右,这也是上海所处地带的环境等因素造成的。
当然,这种气候对于上海当地人来说,已经习以为常了,但对于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来说,是极不适应的。这几天我已经领教到黄梅天的粘性,既然人在这里,躲是躲不开了,不适应也要适应,首先心态要放平,无论怎么烦躁,也解决不了问题,不如坦然面对,心态稳下来,才能心里不怵得慌,相信只要坚持下去,就会慢慢适应。
忽而,不由得让我想到,适应黄梅天,应该和一个人适应一个新环境有相似之处,有时因工作需要,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刚开始,感觉周围的气氛特别别扭,似乎人们处处与自己过不去,让自己心烦气躁,有时产生一走了之的念头。但放平心态后,抱着一颗稳定的平常心,即来之则安之,坚持一段时间后,也就慢慢适应了。
想到这些,心里渐渐平静下来,与其天天烦躁,倒不如坦然面对,尽快适应上海的黄梅天,就当是迎接新气候挑战的机遇,若此,又是一次人生的历练,是好事哩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